氏,生三子長曰、關平、次曰、關興、三曰、關索,帝君少時便有奇,生性孝順,少讀父書不輟深解左氏春秋還長武藝,有萬夫莫敵之勇素懷大志,喜打不平,乃憑一股正義之氣,扶善除惡為世人所仰奔波五載,風雲際會至涿州郡遇劉備、張飛情投意合,相偕在桃園義結金蘭,異姓兄弟,發誓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自此甘苦共嚐戮力同心、匡扶漢室、因而揚名、千秋萬世。
帝君平生事蹟豐功卓著,永留史冊常曰山東一人作春秋(指孔子)山西一人讀春秋(指帝君)其中符合『五常』規範之表現,實為世人讚頌,茲列舉數端,供作後人楷模。
一 、千里尋兄、不忘其本
史載帝君斬顏良,文醜得知劉備在袁紹軍中,乃往辭曹操,屢不得見,乃掛印封金遂留書告辭,護送二位兄嫂往北而行曹操左右,欲派兵馬追回,曹操阻止道『事主不忘其本來去明白,實不愧為大丈夫』遂任帝君揚長而去。 此乃『仁』之表現。
二、華容放曹、深明大義
赤壁之戰孔明派帝君把守華容道適逢曹操,敗北至此乃向前求道,望將軍念昔日情義放我一條生路,帝君道昔日我受丞相大恩但已斬顏良文醜回報,今日兩軍交戰豈能以私害公曹操再度哀求曰『將軍深明春秋大義寧不知庚公之斯不殺子濯之故事麼是時帝君,俯首不語,乃令諸將釋放曹操而去,此乃『義』之表現。
三、秉燭達旦、守其大節
帝君與張遼三約明志後遂送二位兄嫂前往曹營暫住曹操欲亂其君臣之禮,使帝君與二位兄嫂共處一室但帝君乃分為二院請二位兄嫂屈內院,自居外院日則看門守護夜乃秉燭觀春秋到天明,大節懍然此乃『禮』之表現。
四、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帝君急攻樊城曹操憂心乃令于禁,龐德率七營精兵往救曹仁,但見帝君神威凜凜不敢輕敵屯軍待機是時,帝君略施小計派人到襄江上流,塞住各處水口待江水上漲之時再放水而下使于禁七軍,進退兩難只好投降惟龐德不服被斬自此帝君威震華夏人人讚揚,此乃『智』之表現。
五、單刀赴會、取信魯肅
東吳孫權派魯肅、呂蒙等欲取回荊州,魯肅施計邀請帝君赴宴,關平諫阻帝君不順遂偕周倉駕一扁舟,不帶士卒單刀赴會,酒宴中雙方爭議良久,周倉持刀大喝道天下土地有德者居之為何荊州,該屬東吳所有乎帝君是時變容奪刀言道,此國家大事何敢多言周倉知其帝君之意退出帝君乃偽裝飲醉,右手執大刀左手挽魯肅作人質直至江邊方才鬆手登舟道別魯肅伏兵莫奈何眼見帝君揚長而去,此乃『信』之表現。
六、結論
為發揚關聖帝君一生大忠大義之表現大仁大勇精神,堪為後人楷模萬世所敬仰帝君昇天後,時顯聖靈護國佑民,澤被蒼生為答謝聖恩,各地紛紛建廟奉祀。
台灣地區對帝君之崇拜始於明鄭稱謂亦多由於歷代封號不同之故如關公關帝爺關聖帝君,文衡聖帝、協天大帝、伏魔大帝、蓋天古佛、護法爺、伽藍神、武聖帝君,崇甯真君中天玉皇大帝及恩主公等等,現在全省共有三五六間寺廟供奉祈全體國民忠實信徒不忘其三綱五常之規範力勉行之崇拜必獲關聖帝君,顯赫護佑風調雨順、國泰平安、恩賜士農工商欣欣向榮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善信興隆福壽彌增,安和樂利,萬事如意。
尤秋忠敬集
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仲秋吉旦 (公元一九八八年) |